学院新闻

王兴林副院长带队赴北京城市学院等四所高校考察调研

发布时间:2015-11-24作者:


结合学校近期开展的新一轮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中提出的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进一步明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适应新时期下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我校启动了本专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为做好该项工作,多吸取和借鉴同类院校好的做法和经验,1116-20日,由王新林副院长带队,服装学院院长曲梅、金融与会计学院副院长赵立义、商学院副院长郭静、创新学院副院长刘振泉、体育部部长刘万斌、教务处副处长潘春辉等一行10人赴北京城市学院、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黄河科技学院和黄淮学院进行考察调研。针对本专科人才培养方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研合作、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1117日,王副院长一行来到首站北京城市学院。北京城市学院创建于1984年,是我国第一所实行公有民办体制的新型高校,以务实、创新而著称,被誉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帜。调研组重点参观了该校的3D打印研究院,并与学校副校长胡丽琴、教务处副处长陈红及相关对口部门负责人从人才培养、专业设置、教学改革等方面向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交流中,胡校长详细的介绍了北京城市学院提出的“四适合”办学理念,及以公共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http://news.csiic.com/__local/E/FC/49/758250598BE990368505A0ECAA6_DC3438CB_15137.jpg

调研组参观北京城市学院3D打印研究院

http://news.csiic.com/__local/6/B8/BF/CBDBB85F36CF2AF75D8844411F2_53651EB6_13583.jpg

与北京城市学院进行对口交流

1118日,王院长一行来到第二站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在座谈交流中,该校沈孝本副校长着重介绍了学校构建的“两重两强”(即重视基础理论教育;重视创新精神的培养;强化实践技能;强化综合素质)的培养体系,及建设的“三个课堂”(教学课堂、实践课堂和国际课堂<境外>)的培养途径等经验做法。调研组随后还参观了该校的实验实训中心。

http://news.csiic.com/__local/2/A1/FD/B345AFEF6365ED54D9ACDB9B241_8142F60E_F27F.jpg

调研组参观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实验实训中心

http://news.csiic.com/__local/C/85/CA/1DF7EAB821EF532450D99DB1707_EA59C5F0_113F2.jpg

与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进行对口交流

1119日,王院长一行访问第三站黄河科技学院。黄河科技学院是全国首批民办本科院校,建校30年来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校政企合作、创新创业等方面走在改革发展的前列。调研组首先参观了该校的黄河众创空间、大学科技园、黄河众创咖啡、创客工厂、中国民办教育博物馆等实践教学场所。并与副校长杨保成、对外合作办公室主任贾福辉、教务科研处副处长娄志刚等进行对口交流,在交流中,杨校长着重介绍了黄河科技学院与政府和企业合作,创建u创港,并以“三大理念”引领、“四大载体”建设来开展创新创业工作的经验做法。

http://news.csiic.com/__local/C/5F/26/189D0968B195FB6DA0ECC4FE926_DC529500_11B63.jpg

调研组参观黄河科技学院大学科技园

http://news.csiic.com/__local/6/4C/8D/0DE6CA6DAFC266D2F37C0F17FF5_0ADF34B0_139C2.jpg

参观黄河科技学院大学并进行对口交流

1120日,王院长一行访问第四站黄淮学院。黄淮学院是教育部应用技术大学改革战略研究试点院校,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副理事长单位。调研组参观了学校图书馆、艺术楼和河南省首个落户高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并听取了教务处李东亚处长对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构建的详细介绍,双方还就创新创业如何有效开展等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http://news.csiic.com/__local/0/E2/09/8A93D893511860C9F73878682FD_C615C6E5_13500.jpg

调研组参观黄淮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园

http://news.csiic.com/__local/1/92/7E/77C4E456EDE13753D446E9DAE6F_8EF3949F_13167.jpg

与黄淮学院进行对口交流

经过深入四所兄弟院校进行考察和交流,调研组成员深深感受到兄弟院校在探索和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大胆突破,勇于创新,敢想敢做的精神和魄力,更深切体会到我校在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及在未来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我们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在学习和借鉴兄弟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模式上的有益尝试和成功经验的同时,学校也将结合自身发展需求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更新观念,转变思想,推动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向高水平提升。